很多人觉得时间不够用配资好评股票配资门户,大多是因为行动模糊,导致时间花在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,比如过度刷短视频、打游戏。
我们的大脑会趋利避害,这是本能,在没有明确行动方向的情况下,大脑会自动让自己觉得那些“难的事情”是风险的,会选择让自己感到舒服和快乐的行为。
这也叫“及时享乐”的本能,所以很多人做不到自律,自律是反人性的。
适当的娱乐是好的,有助于身心健康,但如果想自己的时间能有效率利用,并且让时间给自己产生一些价值,那就要摆脱这种“混乱”。
导致人混乱的因素,主要分为以下六类:
①环境混乱:杂物太多,找不到东西;干扰太多,无法专注。
②目标混乱:想做事情太多,没分清主次;计划太笼统,不知道怎么执行。
③状态混乱:睡眠不足;饮食不规律;缺乏运动。
④情绪混乱:焦虑,想得多做得少;完美主义;内耗。
⑤信息混乱:刷太多碎片化内容;同时处理很多件事。
展开剩余89%⑥边界混乱:不懂拒绝,老好人;生活和工作不分。
如果让自己持续处于混乱状态,会让注意力被各种无关紧要的事情牵走,这样就很难再沉下心来做好一件重要的事了。
这六个混乱,前三个是比较好解决的。
环境混乱,那就收拾好杂乱的东西,或者主动让自己处于一个安静、整洁的环境中。
目标混乱也很好解决,定好清晰目标,一次只做一件事,就能迎刃而解。
状态混乱,那就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睡眠、饮食规律、适当运动,睡眠是最重要的,晚上11点之前睡觉能解决大部分的状态问题,如果失眠,那就强迫自己在睡觉前半个小时不碰手机。
而情绪混乱、信息混乱、边界混乱,是我们需要花更多精力去解决的,接下来我结合自己学习到的方法,来分享一下如何摆脱这些混乱。
01
解决情绪混乱的心态
如果你能习得以下两个心态,那你将会变得无比强大。
第一,看见并珍惜自己拥有的。
在生活中,你只需要担心两件事:健康还是生病。
如果你很健康,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;如果你生病了,那唯一要担心的就是病能不能治好。
除了生病以外,你所感受到的痛苦,都是你的价值观带来给你的,而非真实存在。
很多人看到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,就开始否定自己,这就是焦虑的根源之一,“比较”是偷走幸福小偷。
珍惜现在自己拥有的一切,若你还健康,那这就是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。
我当然知道,控制情绪并非易事,但是我们得有意识地去练习。
第二,活在当下。
情绪混乱的时候,试着让自己感受当下,试着让自己明白“当下才是自己能拥有的一切”。
真心建议每一个情绪混乱、内耗的人,都去好好读一下《道德经》。
整本书围绕“道法自然”这四个字去展开。
“道”: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,比如:四季更替、草木生长、人活一辈子的道理。
“法”:效仿、遵循。
“自然”:自己如此、不强行干预。
合起来就是:真正的规律是让事物按自己的本性发展,不人为干涉、不瞎折腾。
当下就是本真的呈现。
活在当下的核心,就是摒弃对过去的执念和对未来的焦虑,让生命回归此刻的“自然”。
不刻意造作,也不需要强行干预。
书里提到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”——减少对结果的强求,痛苦自然减少。
要不断练习这个心态,一开始也许你没办法做到完全活在当下,但你只要在每次遇到情绪混乱的时候默念:“我拥有的只有当下”。你就会渐渐习得从情绪混乱中脱离出来的本领。
幸福不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,而是享受当下拥有的一切。
以上两个心态,都在告诉我们要向内求,也就是“本自具足”。
你的内心原本就圆满无缺,无需向外求取,只需回归本真即可觉醒自在。
真正的智慧不是拼命添加,而是放下执念,发现本就拥有的圆满。
看清自己拥有什么,不断地活在当下,然后全情投入当下那件事。
这样,你就可以摆脱情绪混乱。
02
摆脱信息混乱的方法
如今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,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,就可以很简单的获得大量碎片化的信息。
长期只看碎片化的信息,有两个巨大的危害:
第一,让自己没办法深度思考。
现在很多信息都是短视频、短文章,讲的东西很零散。比如你总看那些几分钟的历史小故事,好像知道了不少事,但其实不明白前因后果和背后的逻辑。时间长了,你会习惯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,懒得自己琢磨,遇到复杂的问题就想不明白,甚至容易被错误的信息误导。
第二,让自己变得浮躁,静不下心。
碎片化信息往往做得很刺激,比如标题夸张、内容抓人眼球,看完容易上瘾。但这种 “快节奏” 看久了,你会受不了需要长时间专注的事情。比如以前能耐心看本书,现在看几页就想刷手机;做工作时也容易分心,总想赶紧看点轻松的东西。慢慢地,你会越来越难沉下心去做需要长期投入的事,比如学习一项技能或者深入研究一个问题。
怎么解决?
很简单,也是两个方法:
1.看完碎片化信息后,去输出。
碎片化信息也有很多有用的知识点,所以没必要强迫自己完全不看碎片化信息,但是看的时候,遇到有用的信息,就记到自己的手机备忘录,记到一定程度,你就可以围绕这些内容去写一下自己的感悟,还可以把这些感悟去发到社交平台,做输出。
这样你就会形成一个习惯,凡事遇到触动的知识点就会记下来,渐渐地这些知识点就会为你所用。很多人看到一条信息,就是点个赞然后划走了,而记录并输出这个小小的行为,就能让你从被动接受碎片化信息,转变成主动思考。
这个方法有个关键,就是控制好每天看碎片化信息的时间,最好每天不超过一个小时。
2.每天设置一个固定的时间去做深度输入。
每天在固定时间去阅读一本书,至少读30分钟。
比如你晚上11点睡觉,那就在10点半去阅读30分钟,这样还有可能帮助你更快入眠。
刚开始的时候,不要选一些深奥的书,先从你感兴趣的书籍开始阅读,读半个小时,做好笔记,然后适当总结一下读后感,这样书中知识就能为你所用。
这个原理就是先定一个能轻松做到的小目标,让大脑不产生抵触。当你能坚持一个星期,就会发现专注力能显著提高。通过阅读,你也能意识到系统性学习的好处,这样你会有意识地减少刷手机的时间。
我自己就是这么实践过来的,你想获得专注力,摆脱信息混乱,可以尝试以上两个方法。
03
摆脱边界混乱的方法
摆脱边界混乱,关键是在人际关系和生活节奏中明确 “什么是我的事,什么是别人的事”,以及 “什么时间该做什么”。
两个方法:
第一,课题分离。
你的课题——你该做的事、你能控制的事。
别人的课题——别人该做的事、他们自己的选择。
同事是否喜欢你、父母满不满意你的决定、朋友怎么看待你。这些都是别人的课题,是他们内心的映射,你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买单,别人可以给建议,但决定权在于你自己。
要做到课题分离,关键有两点:不过度操心别人的事、不让别人干涉你的事。
管好自己能管的事,别人的事让他们自己负责,这样生活会轻松很多。
第二,物理隔离。
想通过划分空间管好时间,就记住一句话:不同的事,放在不同地方做。
工作的时候,只在固定桌子上放电脑和文件,把手机调成静音塞抽屉里。别一边干活一边刷短视频回消息,容易分心。
休息的时候,卧室里别放工作用的笔记本电脑,睡觉前1小时不看工作邮件、文件,让大脑彻底放松。
还可以用工具提醒自己。
工作时,手机设置成免打扰模式,自动屏蔽娱乐软件的消息弹窗。要是在家办公,在门口或者桌子上立块小黑板,写上 “现在忙工作,有事儿晚点说”,这样家人朋友看到就不会随便来打扰你。
举个例子,很多人习惯边吃饭边刷手机,结果饭吃完了都不知道啥味道。你可以试试吃饭时把手机放厨房或者客厅,就专心吃饭、品味饭菜,刚开始可能觉得无聊,但慢慢就会发现,专心做一件事的感觉特别踏实。
以上两个方法,总结一句话:
管好自己的事,少操心别人的事;该干啥的地方就干啥,别让乱七八糟的搅和进来。
04
结语
我们总觉得时间不够用,其实是因为自己把时间切得太碎了,刷会儿手机、想会儿心事、忙会儿工作,结果啥都没干成。
如果你不去解决这些问题,你就会变成问题。
要主动去创作自己想要的生活,而不是一天天喂养自己不想要的生活。
别拿时间不够用做借口了,只要你不混乱,你的时间永远够用。
我们不需要完美,只需要“先把眼前这一件事做好”——吃饭就好好吃,工作就专心做,睡觉就彻底放松。
少掺和别人的戏,多专注自己,日子自然就顺了。
参考文献:
《道德经》——老子配资好评股票配资门户
发布于:广东省扬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